联系人:胡琴
邮件:wtx1236@163.com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敦厚镇
网址:http://www.jaxwtxjng.com
发布日期:2021/7/29 14:21:11 访问统计:7212
吴富善(1911-2003),横江镇良枧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南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吴富善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出生的这一天,正好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皇帝被推翻的日子。封建皇帝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军阀混战给老百姓带来的仍是痛苦和灾难。1924年秋,吴富善在贫苦与困惑、辛劳中度过了13岁生日。这年入冬,为了给过早衰老的母亲减轻生活压力,吴富善由大哥介绍来到吉安城里的泰记布店做学徒。做学徒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劳累与屈辱,年少的吴富善发现不管是城里的资本家、老板,还是农村的地主、族长们,有钱人都是黑心肠。生活中的不平,使吴富善开始明白了许多道理。
1930年8月中旬,由谢宝山等介绍,赣西南特委刘滏全同志考察,吴富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不久,吴富善带领支队100名少先队员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并成了红四军十二师的一名青年战士。
1936年5月,吴富善接到通知,离开部队到红军大学报到,成了一名红大一科学员。开学不久,红大随党中央迁往保安。党中央对红大十分重视,派来的教员阵容之强可谓绝无仅有。毛泽东、张闻天、秦邦宪、凯丰等经常来讲课,李德、林彪、徐特立等也来授课。周恩来也曾抽空到红大作报告。教员有了,可没有教材,要现编讲义。印讲义又没有纸,只好将废弃的文件乃至敌机上撒下来的红绿传单翻个面印,毛泽东不少军事和哲学著作,就是写好一部分,印一部分,分几次印发给学员。
在红大的课程中,吴富善最爱听的是毛泽东的课。毛泽东以他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为学员循序渐进地讲解深刻的革命道理。吴富善和大家听得都入迷。参加革命以后,戎马倥偬,除了在工作中多认识几个字外,没有功夫静下来读书,能到红大学习,这个机会吴富善岂能不珍惜!学员们每六人为一个学习组,吴富善他们住两孔窑洞,既当宿舍,又作学习室。凳子是石块或砖垛,膝盖就是桌子。土布做的军衣本来就不结实,整天坐在粗糙的石块、砖头上,时间一长,好多地方磨破了。
晚上学习,每孔窑洞隔三天发一枝蜡烛。为了节约,每到讨论问题时,他们就吹灭蜡烛,摸黑座谈。尽管条件艰苦,但这段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给吴富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美好印象。西安事变爆发后,党中央决定红大学员提前毕业,准备奔赴抗日前线。出乎吴富善意料之外的是,他突然接到留红大工作的指示。
1937年1月,红大在延安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吴富善成了其中的一名青年教员。他当时在六、七、八三个队讲课,课程是《党的建设》。该门课主要是讲授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从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讲到瞿秋白、李立三和王明的“左”倾盲动主义,一直讲到张国焘的分裂行为。这门课对年轻的吴富善来说是一个考验。他总觉得,靠以前的知识积累和现炒现卖是不够的。
于是,他开始用自己有限的文化基础进行授课前的准备。他一方面以自己在红大学习的笔记为基础,参考一些党的历史文件,构成一个基本的讲课框架。一方面到别的队去听其他同志是如何讲授这门课的。当时,有几个队的《党的建设》课是由朱德亲自讲授的,吴富善每次都去听,受益匪浅。通过努力,他终于把课时长达几周的这门课程拿了下来。这次在抗大当先生的经历,也是吴富善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教书生涯。
先当“学生”然后再当“先生”,堪称为政之大道。领导干部要有擅当“学生”之智慧、勤当“学生”之作风、甘当“学生”之品格,认真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常听民声,广集民智,实事求是,以“为学”之志谋“治事”之策,方能更加有力地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
上一:彭林
下一:意志不垮,什么都不怕
版权所有 2019-2023 保留所有权利
赣ICP备19015032号
网站版权由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所有 技术支持:胡婷 备案号查询:工信部网站:https://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