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6/7 10:34:45 访问统计:14556
周承忠
一、
南宋景定四年(1263)十月,文天祥在第二次上书斥责宦官董宋臣恶行、再次未被报呈皇帝后,气愤地辞职,卷铺盖准备回家。朝廷却差遣他出知江西瑞州。这是他第一次任地方官的实职,他乐意地接受了这分差遣,主要是他认为自己的政治改革抱负可以在地方得以实践。在知瑞州任上,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他办了很多安抚民心的实事:医治了元军侵扰造成的创伤,修复了碧落堂等文物,抚慰了民众,制裁了黑恶势力,并创设了服务民众的便民库。另外,他还做了一件很有深远意义的事,就是去本州的西涧书院(绍兴九年建,祀本州道德气节具高的刘涣,字凝之,号西涧),向生员作一次讲演。“某承乏此邦,其于教化,号为有一日之责”,作为一州之长,一方面他认为有分内教化的责任;另一方面他认为今日之学子,即明日之士,他日之官。“世之不淑、……则相与病夫风俗之弊,而士行不立,且伤夫教道之久废。”他为当今的士风日下而担忧,“士习厚薄,最关人才”“厚今之人才,臣以为变今之士习,而后可也”而改变士风必须从源头上抓起。
文天祥对于士风士习之弊,很早就认识到了其严重性。像董宋臣、丁大全、贾似道之流,他们都是权臣,是被宠信的官场上的得志小人,这里暂且不论。而从整个社会来看,他说,“今之士大夫之家,有子而教之......较艺于科举者,以是,取青紫而得车马也,以是,父兄之所教诏,师友之所讲明,利而已矣。其能卓然自拔于流俗者,几何人哉?心术既坏于未仕之前,则气节可想于既仕之后。”这些人一朝为官,奔竞于势要之路,趋附于权贵之门,牛维马絷,狗苟蝇营,患得患失,无所不至。其对于民间苦痛熟视无睹。更有甚者,“操斧斤淬锋锷,日夜思所以斩伐其命脉者,滔滔皆是。”(《御试对策》)以上所述还是他尚未入仕见闻到的。后来,文天祥入仕,耳闻目睹了官场人事,亲历了更多的官场实际,体察到其士风更为糟糕:讲真话的正直之士被指为哗众取宠而遭到排斥,讲假话的奸狭小人却不断得到升迁。有的人看权贵眼色行事, 巴结逢迎、唯唯喏喏,人云亦云;有的人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诬陷好人;更有甚者,有人丧失气节,在敌人未至时,便畏敌如虎、弃城逃遁,即使人在城中,可是心有异志,单等敌人来时,开城附敌。而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二、
文天祥在讲演时,开宗明义说到进德修业是君子应该追求的目标。他引用《易经》乾卦的话道:“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这里提出了忠、信、诚三个概念,“中心之谓忠,以实之谓信,无妄之谓诚,三者一道也”。“忠”就是中心,即不偏不倚,尽心任事,正直无私。修养道德,必须从内心树立起尽心奉公、任事、待人、接物的作风。“信”,即要真心实在,信守诺言,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一念之实是信,自一念之实,以至无一念之不实更是信,“忠信之心,愈持养则愈充实”。“诚”,即不能虚情假意,不搞阳奉阴违。“修辞所以立其诚”,不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真实无妄是最高原则,必须对自己的言论负责;说了许多真话,不慎又说了一句假话,真假混淆,那么别人对你说过的真话也不相信了。“故自其一辞之修,以至于无一辞之不修,则守之如一,而无所作辍,乃居业之义。”诚实要始终如一。忠、信、诚三者统一在道德修养中,“夫所谓德者,忠信而已矣。”
文天祥说,“德是就心上说,业是就事上说。”“德业如形影,德是存诸中者,业是德之著于外者。”进德与修业的关系,前者为里,后者为表。德是从内心一点一滴增进,没有休止;居业即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并守之不变。修养道德,从一言一事做起,并且始终如一地信守。文天祥引用司马光的故事,浅显地向学子们说道:司马光幼时,看见家里的佣人用开水荡胡桃的方法,使其很易脱皮。后来他姐姐问到胡桃皮怎么这样快就脱皮了?他说是它自己脱了的。这时父亲听见了,就呵斥道:小子,不得说谎。汲取此教训,从此,他再也没说过谎话了。
文天祥说,“文行忠信,虽若歧为四者,然文行安有离乎忠信?有忠信之行,自然有忠信之文;能为忠信之文,方是不失忠信之行。”这里的“文”,指的是文辞,也即文章,与言辞同属一个人的修辞。说话作文必守忠信,那么他的行为也必守忠信,言行才能一致。子曰“言忠信,行笃敬,则忠信进德之谓也。"所以观察一个人,判断其道德如何,首先是从文辞始的。因此,“人之于其辞也,其可不谨其口之所出而苟为之哉乎?”谨慎说话,说到做到,言行才是一致。文天祥指出,因为“圣学浸远,人伪交作,而言之无稽甚矣。”这意思正如后来《正气歌》末尾写到的“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是一样的,圣人在心中越来越淡漠,那么邪恶习气便会无限滋生。荒诞的假话,无据的浮话,捕风捉影的游言,夸大其辞的狂言,“此数种人,其言不本于其心”,这是不守忠信的诸多表现。对于丧失忠信的人,是不可与他交谈的。有的人能说会道、夸夸其谈,但私下里的行为如“狗彘而不掩焉者”。其人写的文章,满篇孔孟伊洛、辞严义正,然而“外头如此,中心不如此”,“外面一幅当虽好,里面却踏空”,心口相反,所言与所行如出二人。这些言行失忠信的诸种表现不胜枚举。
(作者系吉安文天祥纪念馆原副馆长、副研究馆员)
版权所有 2019-2023 保留所有权利
赣ICP备19015032号
网站版权由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所有 技术支持:胡婷 备案号查询:工信部网站:https://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