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胡琴
邮件:wtx1236@163.com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敦厚镇
网址:http://www.jaxwtxjng.com
发布日期:2022/9/3 16:31:05 访问统计:21209
曾如清(1915-1989),吉安县永和镇锦源村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任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如清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篾匠。母亲在他9岁时因产后风死亡,他和弟弟一起被寄养在外婆家。因为从小营养不良,曾如清身体非常瘦弱。
1926年9月,北伐军胜利攻占吉安时,曾如清参加了吉安竹木业工会组织的游行请愿活动。大革命失败后,曾如清找到了吉安县地下党组织,为党组织传递和收集情报,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等。1930年,曾如清在吉安暴动胜利后,先后担任了村儿童团团长和乡赤少队副大队长,还被推选为乡苏维埃委员。1931年1月,曾如清找到堂叔曾山,要求参加红军,曾山同意了,并把他分配到江西省苏维埃警卫团当战士。
1936年,主力红军长征后,曾如清随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教育委员瞿秋白留在苏区坚持斗争,先后担任赣南省苏维埃教育部副部长、省军区独立营副政委、于都县委副书记兼潭头区委书记和区游击队政委。后转入赣南山区与红二十四师余部一道坚持游击斗争。他在一次战斗中颈部负伤。1935年3月,在一次转移中遇敌,被俘时伤势未愈,曾如清以“危害民国罪”被判刑8年,关进了国民党南昌军人监狱。在狱中,受尽折磨,本来伤口就没好,还要遭受严刑拷打。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经党组织营救出了狱。
因为受尽非人的折磨,加上长期征战的艰苦环境,身体矮小瘦弱的曾如清先后患上了淋巴结核、肺结核、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常“吭吭”地咳嗽,身体向前躬着,所以还不到30岁就被战友们起了个“老头子“的绰号。
虽然被称为“老头子”,但曾如清打起仗来可一点不显老。
“黄桥决战”时,曾如清任新四军1纵1团政治处主任。当时战斗很激烈,子弹“噼里啪啦”不停地从他周围穿过,他依然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后来曾如清不小心被一道沟坎绊倒,警卫员以为他受伤了,背起他就往后退。
只听“老头子”大吼一声:“谁也不准说‘退’字!”又带领战士往前冲。旁边一位战士赫然发现,他的军用挎包上穿了两个洞,上面在冒着枯焦烟味呢!而这时又有一颗子弹飞过来了,正好打中了他的军帽,在帽檐上又穿了一个孔。所以后来战士们都开玩笑地说:“老头子”神了,这么多子弹打到他身边都没伤到他,看来子弹也是怕勇士的。
1942年9月到1943年10月,曾如清在泰县抗日根据地遭到威胁之际,奉命率一团二营到泰县恢复巩固抗日根据地。他深入发动群众,建立起泰县独立团,组织部队打了东夏庄、缪家埭等大胜仗和一系列小胜仗,有力地打击了日伪企图消灭我根据地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志,巩固并扩大了泰县抗日根据地。在敌先头部队闯到我团部指挥所附近的紧急情况下,他反应敏捷,立即打出两梭子弹,我伏击部队闻声立即出动,全部歼灭敌人。他就是这样一个身先士卒的勇猛的指挥员,此时一点也看不到他平日那种病怏怏“老头”模样。
但这样的成绩却是他用健康换来的,他有次发病,痛得从床上滚下来,刚吃的药又全部吐出来了,警卫员要送他去医院,他却摆摆手说,总结还没有做。
曾如清将军传奇的一生,既是与顽敌英勇斗争的一生,也是与病痛顽强斗争的一生。一生虽然历经磨难,然而为党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光照千秋。
摘自《庐陵颂歌》中共吉安县委宣传部 编印
(整理:梁忠茂)
版权所有 2019-2023 保留所有权利
赣ICP备19015032号
网站版权由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所有 技术支持:胡婷 备案号查询:工信部网站:https://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