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3/21 14:45:44 访问统计:8810
文山知己一千载
图/文 郭志峰
张鸣冈牌坊
庐陵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历史人物的“节义”固然可敬。而普通人物,也就是芸芸众生中的小人物所呈现出来的“节义”,其实更具典型性,更能引发大众的共鸣和敬仰。
“生死交情,千载一鹗”。小人物张千载,作为文天祥的一个知己,其侠肝义胆,其家国情怀,尤其令人动容。
张千载,何许人也?
明代文学家李贽写了《张千载》一文。开头有介绍:“庐陵张千载,字毅甫,别号一鹗,文山之友也。”
其实,张千载和文天祥系发小,友谊深厚。那么,住在万安县窑头镇横塘村的张千载,又何以与住在庐陵富川(今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文家村)里的文天祥是发小呢?
据《张氏族谱》记载,张千载家曾居住在庐陵西街的青泥塘。当时,他的邻居就是文天祥家,两家人非常投机,成了挚友。文天祥与张千载自小就相伴成长。幼年时,两人一起在村前的小溪里抓泥鳅,在后山上逮知了。童年时,又曾一起踏着朝阳上学,踩着星光回家。形离不离,亲如兄弟。
后来张家在万安县的西冻(今横塘村)买了些山地和耕田,作为家业。文家见此情景,也跟着在横塘买了田地。宋治平元年甲辰(1064年),张家迁到了横塘。两家虽然分开了,但由于文家在西冻也有别业,于是隔三差五,文天祥便会跟着父亲来到横塘,与张千载见面。
横溪书院
长大后,文天祥来到著名的白鹭洲书院,求学于硕儒欧阳守道门下。他曾邀请张千载一起进京赶考,可是天不佑人,张千载屡考屡败,而文天祥却一路高歌。宋宝祐四年(1256年),二十岁的文天祥赴京城参加科考,状元及第,位极人臣。可文天祥却总觉得有些遗憾。他知道张千载的才学,很想推荐他出来做官。但每次一说,张千载总是推辞。也就是李贽所说的“文山贵时,屡辟不出”。
横塘至今保留一块珍贵的匾额。《张氏族谱》叙说了具体的经过。文山中了状元后,整个横塘村都轰动了。张千载自告奋勇,要他替固山寺题词,新科状元亲题“大雄宝殿”匾额一块,前款标明“赠张府”,后款落“文山”印,以示真诚和郑重。四天后,其父文仪逝世,文山只得弃官回乡。守孝三年,屡回横塘。而且每逢横塘村的红白喜事和节庆之日,文天祥只要知晓,一定会随上一份人情礼,并委派人员到场致意。
文天祥担任瑞州知州时,有一天,横塘村有位姓罗的百岁老人将要举办寿宴,作为举酒客的张千载突然收到了文天祥寄来的一首诗。诗云:“翠微三岛近,画阁五云横。春水鸥声滑,夕阳鸦背明。尊前持一笑,花下卧馀酲。曾见瑶池母,不为虚此生。”情真意切,祝福满满。远在数百里外的文天祥,公务繁忙,竟然还记得这样一件小事。张千载异常感动,将墨宝装裱起来,挂在中堂,任人参观。
1278年12月,战败退守广东海丰的文天祥不幸在五坡岭被俘,他立马吞下随身携带的冰片自杀,却没成功。后来,挥笔写下千古名作《过零丁洋》。1279年3月19日,大臣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毅然投海自尽,南宋由此灭亡。文天祥耳闻目睹,五内俱焚,随之绝食八日,可又没成功,被押着径往大都而来。
张千载听说后,决定到吉州城的码头等待。为此,他安顿妻子,变卖了家产。说等押送的元军路过吉州时,一定要跟着文山去大都,以便照料发小的起居生活。
到了大都后,文天祥被关押起来,张千载就在附近找了个房子住下来,每天去给文天祥送饭。“往即寓文山囚所近侧,三年供送饮食无缺”,一干就是三年。
期间,张千载还担任了联络员。通过张千载,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不禁潸然泪下。文天祥深知只要自己屈膝,便可获得富贵。但他不愿丧气失节,写信给妹妹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怜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在狱中写的一些诗文,也由张千载花钱买通关系,秘密带出,其中就包括流传千古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文天祥遇难时,正值腊月,北方已普降大雪,积雪没膝。有人认为并非张千载一人去收拾尸骨。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文山夫人也没留下一字一语。横塘人认为,可能在千载孤身潜往的时候,结果如《宋史·文天祥传》中所言,文山妻欧阳氏也动身前往,还有许多义士一并同行。
回乡时,阴云密布,天空雪花飞舞,大地滴水成冰。为防止被人发觉,又因路途遥远,张千载不可能如李贽所说的“舁椟南归”,而是身背木匣,腰系布袋,踏雪踩霜,日夜兼程。又有人认为匣里装的也非首级,而是文山的齿发,如王炎午云“相国文公再被执时,予尝为文生祭之。已而庐陵张千载心弘毅,自燕山持丞相发与齿归。”可是在这一点上,横塘人却坚信李贽所言,说千载背的就是首级,一回到庐陵,立即交给了文天祥亲属,使之及时得以安葬。真相如何,横塘张氏并不追究。他们相信的是先人的那份忠义、那种美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自古民意不可违。张千载虽为布衣,但陶宗仪的《辍耕录》、程敏政的《宋遗民录》、杨慎的《升庵诗话》等等著作,都点其名,写其事。而李贽一文,已流传“千载”。
黄金虽贵,仁义无价。试问,一个人倘有了这样的患难知己,一生夫复何求?
固山寺
因为文天祥和张千载在前引领,横塘村越来越崇文尚德。千载后人繁旺,英雄辈出。至今村里还有鸣冈牌坊、敕书阁、课读斩以及固山寺等遗迹。
来源:江西政协报(有删改)
编辑:刘丽芳
初审:程秋萍
复审:肖丽华 甘丽萍
终审:刘祥宪
上一:北宋庐陵知县——张激
下一:庐陵节义第一人欧阳珣
版权所有 2019-2023 保留所有权利
赣ICP备19015032号
网站版权由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所有 技术支持:胡婷 备案号查询:工信部网站:https://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