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胡琴
邮件:wtx1236@163.com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敦厚镇
网址:http://www.jaxwtxjng.com
发布日期:2023/6/20 10:18:07 访问统计:7717
文天祥千古绝唱"正气歌"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抗元英雄、爱国诗人。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十二月,元军攻占湖北鄂州,南宋王朝的首都临安(今杭州市)岌岌可危,朝廷颁布诏书,号召各地官吏起兵勤王。当时文天祥正担任赣州的知州,即率队伍赶赴临安,此后一直转战长江沿线抗击元军。宋恭宗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他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出使元朝军营,结果被元军扣押。至二月底,他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冒险逃脱,历尽磨难回到南方继续组织义军和元军作战。宋端宗景炎三年(1278年)冬,他率领的部队遭到元军袭击,他被元军俘虏。在狱中,他写下了《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诗篇,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文天祥被俘后,从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市),至元二十年(1283年)一月被害,前后被囚禁在兵马司监牢三年零两个月。当时元朝虽然统一了全国,但汉人尤其是南方汉人的反抗还在不断发生,政权很不巩固。元朝统治者很想借助文天祥这样有政治影响的人物来为元朝服务,影响人心,以尽快平息汉人的反抗。所以,他们先是叫那些已投降了的宋朝旧臣去劝降,劝降不成,又派宰相诱降,但文天祥都不为所动。元世祖忽必烈大怒,开始改用折磨他的精神和肉体的方法来逼他屈服。 文天祥住的牢房是一间非常矮小阴暗的土房,元人给他吃最低劣的饭食,故意让他睡高低不平的床铺,还给他戴上手镣,脖子上套上重枷。过了一个多月,才先后去掉这些刑具。又过了一段时间,元朝统治者以为经过长期的折磨,文天祥该有些软化了,于是组成了一个级别很高的审讯班子,特意布置了一个森严肃杀的审讯场面,想逼他就范,结果审讯者还是被文天祥驳斥得哑口无言,狼狈而逃。这期间,文天祥的弟弟文璧到大都进见元朝皇帝,他知道后,写了一首诗《闻季万至》,诗中说:“弟兄一囚一乘马,同父同母不同天。”季万是文璧的字,他是在惠州(今广东惠州市)投降元军的,后来还接受了元朝任命的官职。文璧在大都呆了一年,文天祥拒绝和他见面。在狱中,文天祥还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被元军俘虏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威逼和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女而丧失气节。 至元十七年(1280年)五月和次年的五月,文天祥在狱中先后遭受了两次因暴雨造成的水灾,积水把地势低洼的牢房灌满,连床也泡住了,被淹死的老鼠漂浮在水面上。雨后天气又闷热,水退之后,一片泥泞,就像住在蒸笼里一样,潮热难忍。给犯人煮饭用的霉米的霉烂味,死老鼠的腐臭味,囚犯身上的污垢气味,粪便的臊臭味,狱中生火的烟火味,水浸泡过的土墙的沤烂味,混杂在一起,把囚房变成了人间炼狱。文天祥历数狱中的恶气有七种:水气、土气、日气、火气、米气、人气、秽气。被捕前连年的征战奔波,被捕后非人的牢狱折磨,他的身体早已非常衰弱,但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他居然没有病倒。这引起了他深沉的思索。他最后得出结论,是因为自己善于养气,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他认为,这种浩然之气,就是天地间的正气。他因此而非常激动,写下了著名诗篇《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 诗的意思是说,天地之间存在着一种正气,表现出来就变成世间的万事万物,在大地上表现为河流和山岳,在天上表现为日月和星辰,在人的身上就表现为浩然正气,非常饱满地充塞于天地之间。每当国家太平无事的时候,它会化为祥和之气洋溢在朝廷之中;而当国家危难之时,它就表现为一种崇高的气节,使许多英雄志士一一名垂青史。接下来,文天祥列举了古代12位为正义而斗争的英烈,说明这种浩然正气曾流贯于中国历史,激励着人们前赴后继地战斗。然后,他高声赞颂说:“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这种正气所充塞到的地方,正直刚烈,万古长存,上贯日月。既然如此,那么个人的生死还有什么值得考虑的呢?他于是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决心向古代那些圣贤和英烈学习,为国殉节: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作为亡国之臣,自己已被囚禁在牢狱里,想起这些,内心的悲痛是那样的悠长无限,就像这茫茫苍天一样,哪里才是个尽头?古代的圣贤英烈离自己已经很远了,但他们所树立的榜样,却永垂青史。我在风檐之下展开书卷浏览,古代的美德以它的烨烨光华照耀着我的容颜。 文天祥正是带着这样一种浩然正气走上刑场,从容就义的。至元二十年(1283年)元月6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无效后,于是下令处死。次日临刑前,文天祥面朝南方拜了几拜,脸不变色,视死如归。他就义的第二天,他的夫人得到通知去为他收敛遗体,在他的衣带里,发现了一纸遗书,那是一篇赞词,词前有序,全文说:"吾居相位,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其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篇"衣带赞",正是《正气歌》最好的注解。 文天祥慷慨就义了,《正气歌》也因此而成了千古绝唱,它所描绘的那种伟大正气,可谓撼天动地,鞭雷掣电。这首诗当时就不胫而走,在元大都广为传抄,令那些屈膝投降者无地自容,而人民则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这首诗也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光彩照人的篇章之一。 来源:江西省普通高中地方课程通用教材《人杰地灵话创新》 编辑:刘丽芳 初审:程秋萍 复审:肖丽华 甘丽萍 终审:刘祥宪
下一:正气歌
版权所有 2019-2023 保留所有权利
赣ICP备19015032号
网站版权由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所有 技术支持:胡婷 备案号查询:工信部网站:https://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