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胡琴
邮件:wtx1236@163.com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敦厚镇
网址:http://www.jaxwtxjng.com
发布日期:2023/7/26 15:28:43 访问统计:10124
——罗石冰烈士传略
沈庆鸿
非求荣华非书痴,
为求解放甘吃苦,
革命总有胜利日,
祖国处处黄金屋。
罗石冰
一九二四年八月
罗石冰,又名石彬、菁华、庆元,号子实,化名崖山,一八九六年十月七日出生于吉安县延福乡(万福镇)井头村。父亲罗吉美,经商为业。
罗石冰七岁进私塾读书,勤奋好学,颇受老师喜爱。他很爱看江湖侠义小说,从小受到"劫富济贫"思想的影响,羡慕那些有正义感、打抱不平的豪侠,同情贫苦大众。
一九一一年,十五岁的罗石冰以优异成绩考取吉安庐陵高等小学堂,三年毕业后又考取南昌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
一九一九年三月,罗石冰于第一师范毕业后回到吉安,受吉安县立高等小学校聘请任理科教员。他知识丰富,教学认真,讲课得法,深受学生欢迎。在那里结识了进步青年教员刘九峰。他们志同道合,常在一起谈古说今,认为中国必须加以彻底改进,青年应担负起时代的重任。
当年五月四日爆发了青年爱国运动。罗石冰积极领导学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给学生讲帝国主义欺侮中国人民的历史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故事,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他带头教学生用白话写文章、出墙报,积极主张改革旧教育制度。
吉安县立高等小学校长谢邦宪,是个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一次,一位和罗石冰接近的学生出于义愤,揭发了谢邦宪的丑事,谢恼羞成怒,处分了那个学生,并借机打击罗石冰等进步教师。罗石冰等人坚持正义,挺身而出,带领学生据理驳斥,同时向教育局检举谢的劣迹,迫使教育局撤消了他的校长职务。
赶走谢邦宪后,县府又派邹古愚来充任校长。邹古愚是个亲日派政客,既无学历又无真才,因而遭到师生一致反对。罗石冰领导师生坚决抵制邹古愚来校当校长。学生们手执木棍守卫校门,使邹古愚四次来校均被阻于门外。接着,罗石冰组织学生罢课,并以吉安学联的名义,呼吁吉安各校声援,学潮很快波及全县。县教育局见局势难以控制,被迫收回委派令,同意推荐师生信任者充任校长,同时允诺在学校推行白话文,改革旧规章,扩大学生民主权利。
一九二三年十月,罗石冰得悉教育局每年在吉安收到的店租,一部分落入局长肖斯的私囊。他便召集学联会进行讨论,并当即组织学生三百多人,直奔教育局查询。第二天,罗石冰又组织学生到吉安县府,要求严惩贪污者,却遭到县知事和一个小吏的无理拒绝。学生据理力争,并准备将他们扭送学联辩理。县知事见众怒难犯,最后被迫答应了学生的要求,清查了教育局这笔店租的帐目,追回肖斯的贪污款,并责令肖斯作出反省。
(二)
一九二三年冬,刘九峰从上海写信给罗石冰,告诉他上海大学招生的消息。罗石冰极为高兴。次年二月,罗石冰赴上海,考入了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开始攻读社会进化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共产党员恽代英、张太雷、蔡和森等人都在该系授课,对罗石冰影响很大。入校不久,罗石冰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着,又被选为中共上海大学支部委员,成为上海大学学生的骨干。
罗石冰在上海大学学习期间,主动向家乡传播马列主义。他和吉安第七师范、阳明中学、县立高小、塘东义仓九小等校的老同学保持密切联系,常把自已看过的《中国青年》、《向导》、《唯物史观》等革命书刊寄给他们,并写信向他们宣传马列主义,讲述革命道理。
一九二四年夏秋之间,罗石冰根据中共三大决议精神,
五月,上海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六月一日,上海总工会成立,决定从当天起全市实行总罢工。党中央为加强对这一运动的领导,从上海大学调罗石冰到上海总工会任会计科副主任。罗石冰深入斗争第一线,依靠广大工人,团结各界群众,向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八月二十二日,敌人雇佣五六十个流氓冲进上海总工会办公室捣乱,扬言要"踏平上总"。罗石冰等八人赤手空拳奋起抵抗,同暴徒展开了搏斗。由于寡不敌众,罗石冰头顶、腰部和背部多处受重伤,倒在血泊中,幸被及时赶来营救的工人送往宝隆医院抢救才得脱险。上海工人和各界人士得知消息,纷纷前往医院看望和慰问。上海总工会、上海工商学会、上海市民学会、上海店员联合会都纷纷发出通电,抗议流氓暴行,一致呼吁严惩凶手。罗石冰在住院治疗期间,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学习马列主义。他在日记中写道:"非求荣华非书痴,为求解放甘吃苦,革命总有胜利日,祖国处处黄金屋。"表达了他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高尚品质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强信念。他在医院住了近三个月,伤势还未痊愈,便返回上海大学,投入新的战斗。
(三)
一九二五年冬,北洋军阀江西督办方本仁和继任赣军总司令邓尔琢,疯狂镇压革命。十二月十七日,中共南昌特支书记赵醒侬等三人被捕,方志敏等也被通缉,党团组织的一些领导人被迫离开南昌。在此情况下,一九二六年一月,中共中央派罗石冰回江西,加强江西党团工作的领导,并组建吉安团地委和党的组织。罗石冰回到吉安,对吉安团组织进行考察。他一方面将吉安团特支中具备党员条件的同志吸收参加中国共产党,于一月下旬在第七师范建立起吉安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吉安小组,并指定郭化非为组长,另一方面在进步的青年学生、教员和工人中发展了一批共青团员。三月底召开全体团员大会,成立了共青团吉安地方委员会,由张世瞻任书记。到四月七日为止,吉安团地委已成立了七个支部,共有四十六名团员。团地委举办了为期一周的训练班,培训团的骨干。罗石冰给训练班主讲革命理论和策略问题,向团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三月下旬,根据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罗石冰将中共吉安党小组扩大为中共吉安特支,由郭化非任书记。
罗石冰在筹建吉安团地委和党的特支过程中,还于一九二六年春节前在他的家乡吉安延福地区农村,开办了平民夜校,向农民进行文化教育,宣传革命道理,并吸收了五名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吉安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罗石冰和吉安地区的党团组织,领导革命群众,为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进行了积极的斗争。一九二六年,北京"三·一八"惨案的消息传到吉安后,罗石冰主持召开了吉安市民声讨北洋军阀罪行大会,组织"京案后援会",誓作北京爱国学生的后盾,并致电国民政府、国民军、北京各界、全国各界和南昌督办,发表《为抗议日本走狗段祺瑞残杀北京学生告民众书》,彻底揭露北洋军阀的暴行。那年五月,罗石冰领导吉安群众开展了纪念"五一""五四"、"五七"、等活动;组织烟业、缝纫业、染布业等工会的工人举行集会,发动米业、烟业、爆竹业工人罢工斗争,使吉安工人阶级在实际斗争中得到了锻炼。
中共中央对罗石冰在江西特别在吉安地区的工作深表满意。一九二六年四月上旬,中央任命罗石冰为中共江西地委书记。罗石冰不负党的重托,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他由于劳累过度,旧伤复发,头部剧烈疼痛,难以担负繁重的工作。中共中央于一九二六年七、八月间派刘九峰从广东来赣接替江西地委书记职务,罗石冰改为负责江西地委组织工作。当时为了加强赣西的工作,组织上决定派罗石冰赴吉安,以吉安中学理科教员的身份为掩护,在当地开展革命活动,发动群众,准备迎接北伐军入赣。罗石冰首先在工农群众中开展宣传组织工作,号召大家起来打倒北洋军阀,并秘密组织了运输队、担架队、向导队,筹集了大批粮草和慰劳品。他发动吉安中学的教职员工配合吉安城市的工人群众,一夜之间把塘东到北门之间的军用电线杆全部砍倒,切断了军阀部队的通讯联络和照明设施,使驻吉安城的北洋军阀蒋镇臣旅,成了耳聋眼瞎的孤军。罗石冰还派梁一清、胡庭铨等建立情报站,派遣可靠同志打入军阀部队,及时向党提供情报。在罗石冰和吉安地方党组织领导下,吉安工农群众对进入赣西的北伐军给予了有力的支援。一九二六年九月二十四日,北伐军兵不血刃,顺利地进占了吉安城,守敌蒋镇臣部弃城而逃。十月初,罗石冰在吉安主持召开了数千人参加的欢迎北伐军暨庆祝胜利大会,城郊农民也纷纷赶来参加。十一月,中共中央决定将江西地委改为江西团委,李富春任书记,罗石冰等九人为委员。中共吉安特支相应改为中共吉安地委,罗石冰兼任地委书记。地委对外公开名称是赣西农运办事处。此后,罗石冰积极领导吉安工人,举行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的多次罢工。聂万顺号老板虐待工人,罗石冰组织工人起来斗争,迫使聂万顺放鞭炮向工人道歉,并保证以后不再欺压工人。十二月,罗石冰深入吉安农村开展农民运动。他在吉安塘东义仓发动农民抗租减息,成立了吉安二区农民协会。在吉安武家山召开的千人群众大会上,他向农民群众演讲,宣传北伐战争的胜利,号召农民团结起来,兴农会,斗土豪。在他的领导下,迅速掀起了吉安农村的革命高潮。一九二七年春,吉安县农民协会成立,各区乡农协也普遍建立。罗石冰十分重视革命舆论工作。他除了在吉安中学和其他学校讲授社会学外,还在吉安魁聚门外书街上开设一家吉光书店,由他兼任经理,主要出售革命书刊。吉光书店成了吉安进步青年、爱国学生的会聚处,成了宣传革命的重要阵地。
一九二六年底,国民政府从广州迁移武汉。宋庆龄、何香凝和苏联顾问鲍罗廷等从广州赴汉途经吉安时,罗石冰组织吉安群众沿赣江列队欢迎,并在中山场举行了有二千余人参加的欢迎大会。国民政府领导人在欢迎会上盛赞吉安民众对北伐战争的大力支援,苏联顾问鲍罗廷和罗石冰在会上分别作了演讲,气氛十分热烈。
一九二七年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向革命发动进攻。三月十日,由左派控制的吉安国民党县党部和县总工会、县农协、县商民协会主要负责人,被国民党右派逮捕,工人自卫队被缴械,吉安的形势开始恶化。三月底,罗石冰由吉安赴南昌汇报工作。四月二日,南昌市革命群众在中共江西地方党组织领导下,开展了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砸烂了国民党右派段锡明、程天放等操纵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重新改组了省党部,南昌地区的革命形势呈现短暂的好转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中共江西区委认为罗石冰不宜返吉,决定将他安排在国民党省党部负责秘书工作。五月二十日至二十九日,召开了国民党江西省第三次代表大会,罗石冰在会上当选为执行委员。六月,罗石冰被任命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常委兼组织部长,实际上是主持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工作。当时,国民党江西省主席朱培德已公开反共,控制了全省军政大权,将方志敏等一大批共产党员"礼送出境",并解散了工人纠察队,全省形势日趋恶化。罗石冰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下,抓紧整顿革命组织,作好应变准备。七月十五日汪精卫在武汉实行"分共"。大革命遭到失败。罗石冰转入地下工作,在南昌继续坚持斗争。
七月二十一日,中共江西区委在南昌市松柏巷女师召开全省第一次党代会,正式成立了中共江西省委,罗石冰被选为省委委员。
(四)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央前敌委员会和贺龙、陈毅、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北伐军三万余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罗石冰参加了"八一"起义,出席了八月一日上午召开的联席会议。会上成立以共产党人为主体,有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的革命政权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罗石冰任财务委员会委员。八月二日,革命委员会在南昌市皇殿侧广场上举行就职典礼,省、市各界数万革命群众参加了大会,罗石冰具体负责大会的筹备工作。同日,他签收了"江西省民众慰劳前敌将士委员会"募捐慰劳起义军的万元巨款。八月五日,起义部队离开南昌南下,罗石冰随军行动,管理起义军的财务工作。九月下旬,起义部队进入广东的潮汕地区。三十日在汤坑战斗中,遇到优势敌人的强攻,受到重大损失,罗石冰等不幸被俘。敌军把他们押到一个场地上,用检验手指表皮的方法追查领导人,认定手指皮肤细嫩者为军官。那时,罗石冰假借解手为由,机智地脱离险境。在当地一位老农的帮助下换上粗布便服,戴着斗笠,化妆成打柴的农民,逃出虎口。在一个乡村小学担任教员。不久,遇到参加南昌起义的江西籍同事徐先兆,两人商定寻找党组织。他们避过几次风险,在当地农民帮助下,化妆成贩运瓷器的商人前往饶平,再由向导护送到石马,乘轮船到达厦门鼓浪屿,找到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委为了他们的安全,把罗石冰安置到海边一位渔民家住,由当地党组织供给他的生活费。不久,福建省委调罗石冰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但由于言语不通,难以开展工作,便于一九二八年初离闽赴沪,来到上海互济总会秘书刘九峰处。由于半年的辗转,环境恶劣,生活艰苦,到达上海后,罗石冰头伤复发,只得卧床休养。过了一段时间,党组织考虑他的健康状况和工作需要,决定派他赴苏联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一九二八年春,罗石冰随邓中夏一行数十人从上海启程,取道海参崴,到达莫斯科。离开祖国前,他给妻子肖氏写了一封长信,勉励她拥护革命,带好儿女。但没想到这便是他留给妻子的最后的遗墨。
罗石冰到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后,编在第四班。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二九年间,王明在那里进行宗派主义活动。罗石冰在复杂的斗争中,能明辩是非,同王明宗派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一九三○年秋,罗石冰结束了两年的学习生活,从莫斯科回到上海,党组织分配他任中共山东省青岛市委书记。青岛是山东的工业中心,是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直接控制的地区,斗争环境非常险恶。罗石冰到青岛后,组织了新的市委领导机构,迅速地恢复了党的活动。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产业工人的领导,他先后建立了各产业工人联合会,在青岛的大康、隆兴、内外棉、钟渊、宝来、新华纱厂工会组织的基础上,成立了青岛七大纱厂工人联合会,并在产业工人中建立和扩大了党组织。
一九三○年冬,中共山东省委和青岛市委又一次遭到敌人严重破坏,罗石冰幸免于难。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他继续坚持斗争。
一九三一年一月,罗石冰到上海参加党的会议。十七日,他先来到南方旅社与刘九峰会面,随即去东方旅社。下午一时四十分,罗石冰和林育南、王青士等七人正在东方旅社三十一号房间谈话,不幸被敌人逮捕,关入老闸捕房。接着,敌人进行了大搜捕,先后被捕者达三十二人。十九日,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对他们进行审问。罗石冰当时化名孙玉清,编造了一套供词迷惑敌人。由于敌人已从内部获悉真情,认定他们是"共党要犯",随即将他们引渡到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在那里,罗石冰拖着病残的身体,与何盂雄、龙大道、李求实等共产党人同关在一个监狱里,受尽折磨。
党组织专门成立了营救委员会,设法营救罗石冰等出狱,并利用家属探监送饭机会,将写有营救计划的密信夹在食品中带给狱中同志。不久,营救计划因故失败。
二月初,罗石冰设法托人从狱中带出一张四、五寸长的用旧报纸写的便条。经过龙华旅馆的一位工友交给我党交通员汪功宏(当时化名韩辉),再转交刘九峰。他在便条上写道:"请党营救失败,生命已无希望,决心在最后时刻坚持斗争。"短短二十三个字,铿锵有力,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晚上,天空漆黑,寒风刺骨,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监狱里增加了一班荷枪实弹的宪兵。敌人将罗石冰等二十四人点过名后,押到审讯室,对了照片,要他们在上面按上指印。前面两位同志以为是办理 转狱手续的公文,就在上面按了指印,后来柔石看清了这是敌人杀害他们的执行书,便高呼:"同志们!这是执行书!我们不盖!"于是审讯室里一片大乱,有的高呼口号,有的拿凳子向敌人砸去,法官急忙吩咐宪兵连长:"立即拖出去执行!"罗石冰等奋力抵抗,赤手空拳跟刽子手们搏斗。刽子手们仓皇向他们开枪,有的同志当场被杀害。罗石冰等被敌人拖到警备司令部的烟囱下集体枪杀。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在罗石冰等二十四位烈士的就义地点,挖出烈士的忠骸,重新埋葬,并竖立"龙华二十四烈士"的石碑,以示对先烈们的纪念。
来源:《庐陵文史资料》
编辑:刘丽芳
初审:程秋萍
复审:肖丽华 甘丽萍
终审:刘祥宪
上一:怀念曾山同志
版权所有 2019-2023 保留所有权利
赣ICP备19015032号
网站版权由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所有 技术支持:胡婷 备案号查询:工信部网站:https://beian.miit.gov.cn/